close

【on.cc東網 作者:韋伯 大學教授】

第52屆金馬獎入圍名單日前公布,入圍名單有意料之內,也有意料之外。

先看意料之內,一向就是台灣電影驕傲的侯孝賢,今年作品《聶隱娘》不但一舉入圍了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11項提名,侯孝賢導演本人更獲選為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首度從電視圈進軍電影圈,在台灣就豪氣迎向四億票房的陳玉珊,其執導的《我的少女時代》也入圍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多項提名。除此之外,根據台灣守護家園的原住民部落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太陽的孩子》,也漂亮入圍了最佳改編劇本奬、最佳新演員等奬項。

至於意料之外,當然是又出現了許多台灣民眾非常不熟悉的電影作品,其中又以大陸電影作品居多。這些大陸電影作品不只台灣民眾不熟悉,甚至連大陸民眾也不熟悉,這是因為許多電影作品碰觸到了敏感的政治話題,因此在大陸也沒有公開上映的機會。但是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這些大陸電影作品其實都有兩把刷子,因此很能夠得奬。結果就是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得奬者都是一般觀眾沒聽過的作品,於是讓人質疑舉辦金馬奬的意義何在?

金馬奬是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本來是要鼓勵優秀的本土電影人,後來演變成目前唯一的國際級華語電影大奬。台灣舉辦的奬項在國際舞台獲得矚目,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這就不免使得台灣本土作品在爭取入圍及獲獎時面臨更大的競爭。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台灣舉辦國際大奬,歡迎全世界的優秀作品都來參加,最後的得奬者主要都是實至名歸的台灣作品。就像是奧斯卡奬,美國人辦,主要都是美國人得。其中原因除了美國電影產業一向強大,遭遇的競爭不多之外,遊戲規則也是關鍵。但是台灣的電影產業還沒有這麼強大,這就出現的自己辦獎卻未必都是自家人得奬的窘況。這種窘況,台灣其實見多了。很多大學的傳播科系也常常舉辦競賽,一樣遭遇這種兩難:如果關起門自己跟自己同學競爭,往往每一屆的班上都有過半數的人能得奬,因為參賽者就自己班上那麼幾個而已。當然,這種奬項,通常也沒有什麼跨校知名度。如果要開放讓外系或外校的人參加,舉辦奬項的校系又怕未來的競爭太強,自己人無法得奬,結果白忙一場卻只是為人作嫁。

持平而言,以目前台灣電影在金馬奬的表現來看,不管在入圍與得奬上都有很不錯的成績,而且金馬奬確實也獲得了國際的知名度以及肯定,所以現階段其實可以不必去考慮走回奬勵本土電影作品的路線。

有電影人希望特別針對台灣的電影作品來辦個奬,這當然無可厚非,就像是美國有職棒大聯盟,同時也有小聯盟。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小聯盟終究不是大聯盟,台灣電影想要在國際上出人頭地,絕對不能關起門來自己高興,最終還是要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

每年都會有電影圈的朋友擔心:萬一得奬情況不夠理想怎麼辦?其實不必擔心,舉辦奬項的目的就像考試,分數不是重點,檢視不足才是根本;事實上,每次的電影入圍觀摩也確實都有助於思考怎麼提升本土的電影實力。祝福台灣電影作品能在本屆的金馬奬大有斬獲!

更多東網專欄評論


以下內文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金馬奬-該優先照顧台灣電影--082254798.htmlrolexrolex116660rolex水鬼rolex黑水鬼rolex勞力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可蓉診委仆謹法 的頭像
    郭可蓉診委仆謹法

    my876harwn的部落格

    郭可蓉診委仆謹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